找到相关内容420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南北两宗的对峙 中南阳神会、慧中参拜六祖

    一寺大众,可以各自随意说出一偈,如果语意与佛法大意冥合,就是衣钵传人。这时,学通内外,众望所归的神秀上座随顺众意,在殿外长廊的墙壁上写了一偈:“身是菩提树,明镜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...带领他来到殿外的长廊下,请童子为他在神秀的偈子旁写下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   这首偈子表达了与神秀完全不同的境界,也说明了慧能与神秀之间分歧的所在:神秀认为佛性人人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154990.html
  • 三谈生活禅

    。   有的人说:“ 冯老师,我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啊?或者我在诸位心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啊?“这都是自己瞎猜,实际上没有必要,以前六祖大师的一个徒弟怀让禅师,他的徒弟就提出个问题,我们的明镜,...六根六尘十八界来说呢?把人生宇宙的所有的概念范畴全都融在其中,所以我们要觉悟人生,我们的下手处就得在色受想行识上去觉悟,如果我们要奉献人生的话,还得在色受想行识上用功,我以前所说过的,美化我们自己的情操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45455177.html
  • 心经的智慧与庄子和禅宗的接轨

    )和神秀(公元606-706年)是弘忍的佛家弟子。神秀以“身是菩提树,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一偈语被弘忍认为逊于惠能之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偈语而沦为达摩...佛学的思想是佛祖释迦牟尼心中的净土。净土在这里不是物指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。它是所谓之"直是道场,直是净土的直观理念。净土在佛祖的心中是“自性清净”的“涅般妙心”。甚麽是涅般?涅般是清净的心境。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80355583.html
  •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(6)

    中慧能翻神秀、卧轮之偈,后来屡为禅师们仿效。清人梁章钜云:  诗文一诀,有翻进一层法,禅家之书亦有之,即所谓机锋也。神秀偈云:“身是菩提树,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六祖翻之云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著尘埃?”卧轮偈云:“卧轮有伎俩,能断百思想。对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”六祖翻之云:“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。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。”庞居士偈云:“有男不婚,有女不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5956023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及其宗派

    作一偈,时神秀作偈:“身是菩提树,明镜;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弘忍认为“未见本性”。慧能也作一偈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弘忍认可,并秘密传以衣法,为第六代祖。...妄想所覆盖,不能显露,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,修一种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,扫荡一切差别相,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,寂然无为。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。行入即“四行”:报怨行、随缘行、无所求行与称法行,属于修行实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5356101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6)

    法性、净土、菩提、本觉等等。所以说,认识到这种,乃是修道的第一着。  道信还说修道的方便分为五门(见所作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》),他以此教人,也受到学人的重视而“诸方共传”。《续高僧传》中讲到的善伏...二、“知心用”。心用是指清净心的作用,即“用生法宝”,用与教理相契合。但是尽管有用,“起作恒寂”,无所波动,“万法皆”。换言之,心虽有所作用,但无高下分别的想法,一律平等,正如《金刚经》中所说的“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156402.html
  • 宁波七塔寺桂仑老法师略传(2)

    五祖寺欲传法衣于弟子,让弟子作偈,堪验弟子的悟性,神秀法师作偈曰:  身是菩提树,明镜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  神秀法师的偈,将人身比作为菩提树,人心就是一面镜子,菩提树是慢慢地长成,镜子要...梵音海潮音胜比世间音,心里清净故,清净比海还深,比海还宽,俗所喻:宰相肚里能撑船,是没有底的。”他不识字,对经  文虽不能完全掌握,但是他认为只要专心颂念,就能得到解脱开悟。他强调:“我念心经常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1156915.html
  •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——重说《六祖坛经》(1)

    呈偈不得。秀乃思惟,不如向廊下书着,和尚定可目睹。如若道好,即出礼拜,云是秀作。若道不堪,枉作教授师,空受礼拜,更须努力修持。是夜三更,执灯书偈于南廊壁,不使人知。偈曰:   身是菩提树,明镜。...别驾言:汝这南蛮,亦堪作偈,其事希有。能启别驾言: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。欲求无上菩提,不得轻于初学。   别驾言:汝但诵偈,吾为汝书。汝若得法,先须度吾。   能偈曰:是菩提树,身即明镜。佛性常清净...

    陈 智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157055.html
  • 中国美学若干局限分析

    进入中国,说明至少在“忘知忘欲”、“纯朴”、“用心若镜”(道家)、“明镜”(禅家)、“胜物”(道家)、“无物”(禅家)等方面,道家与佛学、禅家是相通的。当然,禅家追求虚空的境界,道家追求自然的境界...“先王之道斯为美”(注:《论语·学而》。)。这说明,孔子前后期的“美”的观念,要么与生存快乐相联系,要么就与道德相等同,而未获得超越道德和快感的审美升华的含义。但这并不妨碍孔子“以善为美”的美学特质...

    吴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0257867.html
  • 惠能与《坛经》

    以便付衣法、定六代。当时神秀是五祖门下的首座、教授师,他作了一偈,却不敢当面呈给五祖,而是于三更时分在没人知晓的情况下将它题于壁上:“身是菩提树,明镜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”五祖见后,认为此偈还不到家。时有一童子口诵此偈,惠能听后便觉未能识心见性。他也作了偈,托人题于壁上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无。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”“是菩提树,身为明镜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”院内徒众看了...

    汪韶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157991.html